流水號
16809
課號
LAW4050
課程識別碼
A01 42100
- 班次 01
- 2 學分
必修 / 選修
財法組 / 臺灣研究學程 / 司法組 / 法學組 /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財法組
臺灣研究學程
司法組
法學組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必修選修- 王泰升
- 搜尋教師開設的課程
法律學院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tswang@ntu.edu.tw
- 法律學院萬才館501室
- 二 3, 4
萬2311
2 類加選
修課總人數 120 人
本校 120 人
無領域專長
- 中文授課
- NTU COOL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備註
- 修課限制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課程概述歷史知識是為了讓人們更了解其生活周遭環境,以思考或解決當今的問題而存在。在此係以台灣社會(共同體)為主體,略古詳今地探討其法律生活的發展歷程;從原住民族自治時代開始觀察,經荷西統治、鄭治、清治、日治等時期,談至「國民黨一黨執政時期」終結的2000年為止,但很多議題已持續探究至2000年起迄今的當代/「政黨輪替時期」,而可整個稱「戰後」或「中華民國時期」。並以放眼世界的態度,述及與台灣法律發展脈絡有關之重要法系和鄰國法律史,包括原住民法、傳統中國法、前近代及近代西方法、近代日本法律史、近代中國法律史。
- 課程目標由相關的法律規範所組成的「法律制度」或「法秩序」,當然是本課程重要的討論對象,但同時將探究這些法規範所由生的政經社與思想等方面的背景,以及法規範在社會生活中的運作實況和所形塑的法律文化。作為法律系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不再兼顧非法律系),旨在提供關於台灣法律史的基本知識;雖列有可進一步探究的議題及資料,但僅供參考。所述將聚焦於法律當為規範與社會實存現象間之關係「是」什麼,並立基於這些法經驗事實,思考現行國家法「應」如何解釋適用、或「應」如何立法,以在為實踐評價時,有另類的觀察及思辨的角度。
- 課程要求修習者須於上課前預習教材內容。上課時以學生業已預習為前提,依預定的大綱及進度,運用教科書、簡報而為講述。若不能在課前做預習,必影響學習效果,不宜選修本課程。由於採用「老師課堂演講式」教學,修習者務必親臨課堂聽課,方能吸收某些不在教科書內、僅講課時提及的內容,不喜歡這種學習方式者請勿選修。未依前揭課程規劃上的要求,很可能將導致期末筆試成績不佳。歡迎在下課時向授課老師提問。課餘時間可至授課老師的個人網頁,觀看台大開放式課程錄製的2016上課實況,或所撰法律史論著(論文和自版書有全文)及史料介紹,若有疑惑亦可下課時詢問。本課程以專攻法學的學生為講授對象,但授課內涵不限於法學。必備的教科書為: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元照,6版2刷,2022),並依其章節安排授課進度,惟講授內容不侷限於該書。本課程期待法律系學生已獲較多現行法及法學之訓練後,再為古今之辨與省思,故限大學部二年級以上者選修。選修人數設有上限,不以任何方式辦理授權碼加簽,請不必再私下函詢。對台灣法律史具有濃厚興趣、但未能選上此課程者,獲授課老師同意後可旁聽。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 指定閱讀
- 參考書目其他參考資料: (1)個人網頁「泰升的法律史研究」中的「教學活動」、「學術論著」、「研究展示」、「研究資源」等主題:http://homepage.ntu.edu.tw/~tswang/index.html。 (2)科技部人文司「人文.島嶼」平臺專訪:「臺灣史上第一本護照,中國人也搶著要?臺大王泰升帶你回到日治時期的那些年」(2020年9月):https://humanityisland.nccu.edu.tw/wang_taisheng/。 (3)【科技部人社中心】多聲部島語 Newsletter No. 35,連采宜採訪、撰文,「立足臺灣,建構法學,奠基歷史——王泰升」(2022年6月):http://www.hss.ntu.edu.tw/upload/file/202206/faad001d-cf37-4060-986f-67106c9053c7.pdf?fbclid=IwAR0GDR9J801ORtg-6z3WEGMrHygl-UebFpmJsgPvuiPj0sfcyujHSq0oiqA。 (4)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2022年10月):「當包青天披上法官袍!王泰升揭開臺灣司法正義觀的轉型史」:https://research.sinica.edu.tw/judicial-consciousness/?fbclid=IwAR0GDR9J801ORtg-6z3WEGMrHygl-UebFpmJsgPvuiPj0sfcyujHSq0oiqA。
- 評量方式
100% 期末考
本課程沒期中考亦不交報告,平時需預先為期末考做準備,可自備上課筆記或心得供臨考時參考。前述教科書及課堂上講述內容(含補充教材),皆納入期末筆試的範圍。修習者一律依期末考答案卷決定學期成績,不接受以撰寫報告等其他任何方式代替筆試。就評為「不通過」,無特定比率,亦無年級、國籍之考量。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課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