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號
22723
課號
EnvE5014
課程識別碼
541 U0260
無分班
- 2 學分
選修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選修- 蔣本基
- 搜尋教師開設的課程
工學院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pcchiang@ntu.edu.tw
- 環工所 3樓 304室
02-23622510
- 二 1, 2
環工103
1 類加選
修課總人數 80 人
本校 80 人
無領域專長
- 中文授課
- NTU COOL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備註與顏秀慧、劉靜靜合授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課程概述本課程規劃14堂課,第一堂課為概述,第二堂課至第五堂課講述環境(E),包括:氣候與全球變遷、資源管理、生物圈與環境管理體系;第六堂課至第九堂課講述社會(S),包括:人權和勞工、社會文化理論、社會影響力與社區參與及永續供應鏈管理;第十堂課至第十三堂課講述(G),包括::政策法規、治理管理、永續投資與金融、和永續評估和評級;第十四堂課講述ESG融入永續發展。
- 課程目標ESG 代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有助於促進永續的商業實踐。公司透過考慮其營運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這對於應對氣候變遷和為子孫後代保護自然資源至關重要。ESG也解決員工福利、多元化和社區參與等社會議題,公司可以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提高聲譽,並吸引具有社會意識的消費者和投資者。此外,ESG實踐增強公司治理,透過實施強有力的治理實踐,公司可以確保透明度、問責制和道德決策。有助於在利害關係人之間建立信任。對於政府和產業來說,理解ESG之理論與實務至關重要,能夠使政策和法規與永續發展目標保持一致,為負責任的商業實踐提供激勵,同時使環境更永續和社會更包容。 綜合言之,ESG代表環境、社會和治理,這是公司或組織可以用來評估其社會和環境影響的一組標準;政府和產業必須考慮 ESG 因素,因為它們對社會、環境和經濟有重大影響,實踐ESG有助於永續發展、降低風險並提高公司聲譽,吸引重視永續實踐的投資者和消費者。
- 課程要求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 指定閱讀
- 參考書目
- 評量方式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課程進度
2/20第 1 週 2/20 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概述(蔣本基教授) 2/27第 2 週 2/27 氣候與全球變遷(蔣本基教授) 3/5第 3 週 3/5 資源管理(蔣本基教授) 3/12第 4 週 3/12 商業與人權(劉靜靜教授) 3/19第 5 週 3/19 生物圈(蔣本基教授) 3/26第 6 週 3/26 永續供應鏈管理(劉靜靜教授) 4/2第 7 週 4/2 社會文化(顏秀慧教授) 4/9第 8 週 4/9 期中考 4/16第 9 週 4/16 責任消費與綠色產品(劉靜靜教授) 4/23第 10 週 4/23 社會影響力與社區參與(顏秀慧教授) 4/30第 11 週 4/30 環境管理體系(蔣本基教授) 5/7第 12 週 5/7 企業治理(顏秀慧教授) 5/14第 13 週 5/14 永續投資與金融(顏秀慧教授) 5/21第 14 週 5/21 永續資訊揭露與評級(劉靜靜教授) 5/28第 15 週 5/28 ESG融入永續發展(劉靜靜教授) 6/3第 16 週 6/3 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