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號
28863
課號
Hist7229
課程識別碼
123 M7380
無分班
- 2 學分
選修
歷史學研究所 /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歷史學研究所
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
選修- 衣若蘭
- 搜尋教師開設的課程
文學院 歷史學系
yilan@ntu.edu.tw
- 文學院 二 樓 11研究室
3366-4707
- 一 3, 4
文16
2 類
修課總人數 20 人
本校 16 人 + 外校 4 人
無領域專長
- 中文授課
- NTU COOL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備註
- 修課限制
限碩士班以上
本校選課狀況
已選上0/16外系已選上0/5剩餘名額0已登記0- 課程概述123 M6720 明清家庭史 在明清時代,家庭是以血緣與婚姻關係組成的同居共財之社會單位,本課程將由經濟、倫理、婚姻、法律、日常生活等方面,帶領學生閱讀相關資料,探討明清家庭史之相關問題。
- 課程目標修習本課程後,學習者應能 1. 對明清婚姻家庭型態與特質有所認識 2. 將性別注入家庭史研究的思考 3. 分析史料,組織撰寫學術論文 4. 掌握研究方向與趨勢,分析學術著作,陳述自己的批評與心得。
- 課程要求1.課前閱讀指定與參考資料。 2.參與課堂討論與提問。 3.每周撰寫課前閱讀心得。 4.習作學期報告。
- 預期每週課前或/與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周一 12:15-13:15 - 指定閱讀王躍生,《十八世紀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余新忠,《中國家庭史》,第四卷 明清時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 張國剛主編,《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北京:三聯書店,2004。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0。 劉翠溶:《明清時期家庭人口與社會經濟變遷》,台北: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叢書第十五種,1992。 *各周閱讀書單將個別發放
- 參考書目祝瑞開主編,《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周愚文、洪仁進主編,《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台北:師大書苑,2005。 馬鏞,《中國家庭教育史》,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陶毅、明欣,《中國婚姻家庭制度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4。 王玉波,《中國家長制度家庭制度史》,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徐揚傑,《中國家族制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劉英、薛素珍主編,《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 鄭振滿,《明清福建家族組織與社會變遷》,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陳支平,《五百年來福建的家族與社會》,台北:揚智文化,2004。 定宜庄,《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Kathryn Bernhardt(白凱),《中國的婦女與財產,960-1949年》,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馮爾康,〈清代的家庭結構及其人際關係〉,《文史知識》,1987年第11期。 徐泓,〈明代的婚姻制度〉(上)(下)《大陸雜誌》,第78卷1期、2期,1989,頁26-37、頁68-82。 徐泓,〈明代家庭的權力結構及其成員間的關係〉,《輔大歷史學報》,第5期,1993.12,頁167-202。 賴惠敏,〈清代皇族婦女的家庭地位〉,《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期,1994年6月。 賴惠敏,〈清代皇族的過繼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2期(上),1993年6月。。 賴惠敏,〈從清代檔案看旗人的家庭糾紛〉,游鑑明主編,《無聲之聲: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 賴惠敏、徐思泠,〈清代旗人婦女財產權之淺析〉,《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1996,臺北),頁3-34。 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1995年,頁21-50。 徐泓,〈明代家庭的權力結構及其成員間的關係〉,《輔大歷史學報》,第5期(1993年12月),頁167-202。 王玉波,〈啟動•中斷•復興—中國家庭、家族史研究述評〉,《歷史研究》,第2期,1993年,頁170-185。 熊秉真,〈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子關係〉,收入盧建榮主編:《性,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台北:麥田文化,2001),頁 315-341。 唐力行,〈明清徽州的家庭與家族結構〉,《歷史研究》,1991年第1期。 許檀,〈清代山東的家庭規模與結構〉,《清史研究通訊》,1987年第4期。 陳寶良,〈正側之別:明代家庭生活倫理中之妻妾關系〉,《中國史研究》,2008年第3期。 林麗月,〈孝道與婦道:明代孝婦的文化史考察〉,《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8月。 郭松義,〈清代納妾制度〉,《中央研究院近代婦女史研究》,第4期,1996年。 顧盼、張純寧,〈明代徽州婦女繼承、處置夫家產業之權限--以徽州散件賣契為例〉,《東吳歷史學報》,第9期,2003年3月。 楊豫,〈西方家庭史硏究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新史學》 1 : 3 , 1990 賴惠敏,《清代的皇權與世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年) 鄭雅如,〈中古時期的母子關係——性別與漢唐之間的家庭史研究〉,收入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2009),頁135-190。 蔣竹山,〈晚明江南祁彪佳家族的日常生活史:以醫病關係為例的探討〉, 收入林富士編,《疾病的歷史》(臺北:聯經, 2011)。 Paul Ropp著,梁其姿譯,〈明清婦女研究——評介最近有關之英文著作〉2.4(1991)。 葉漢明,〈明代中後期嶺南的地方社會與家族文化〉,《歷史研究》,3 (2000)。 [修訂版見〈家與鄉:明代中後期嶺南的地方社會與家族文化〉,載盧建榮編:《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台北:麥田出版,2001)] 葉漢明,〈華南家族文化與自梳風習〉,載李小江等編:《主流與邊緣》(北京:三聯書店,1999)。 王鴻泰〈閒情雅致——明清間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故宮學術季刊》22.1 (2004):69-97。同時收入胡曉真、王鴻泰編,《日常生活的論述與實踐》(臺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2011.12)。 王正華,〈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1(2003.9): 1-85。 巫仁恕,2006年,〈明清飲食文化中的感官演化與品味塑造──以飲膳書籍與食譜為中心的探討〉,《中國飲食文化》20.2(2006): 45-95。 熊秉真《童年憶往:中國孩子的故事》台北:麥田,2000 熊秉真"The Other Side of Filial Piety: Reflections on Compassion Versus Loyalty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Family Relations", 黃克武、張哲嘉主編,《公與私:近代中國個體與群體之重建》(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頁313-359。 熊秉真,〈書寫異性譜系:明清士人筆下的母女連繫〉,收於《情欲明清—達情篇》,台北:麥田出版,2004,頁193-219。 劉詠聰,〈清代女性課子書舉要〉,《東海大學中文系》第20期,2008,頁187-216。 倉橋圭子(Keiko Kurahashi),〈科舉世家的再生產—以明清時期常州科舉世家為例〉,常建華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9:2,2008,頁183-194。 盧建榮,〈墓誌史料與日常生活史〉,《古今論衡》3,1999,12),頁19-32。 Hanan, Patrick. Falling in Love: Stories from Ming China, Univ of Hawaii Pr, 2006. Lu, Weijing True to Her Word: 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Mann, Susan. The Talented Women of the Zhang Fami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7. Sommer, Matthew. Sex, Law, and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Szonyi, Michael. 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Theiss, Janet M. Disgraceful Matters: The Politics of Chastity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Jonathan K. Ocko, “Hierarchy and Harmony: Family Conflict as Seen in Ch’ing Legal Cases,” in Orth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d. Kwang-ching Liu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pp. 212-230. David Faure, Emperor and Ancestor: State and Lineage in South China, Standford: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 評量方式
25% 課堂討論
(口頭發表與問答) 10-15分鐘。回應人5-8分鐘
25% 期末報告
主題書目解讀(資料掌握、分析能力、扣合本課程學習) 報告人12-15分鐘,回應人5-10分鐘。
50% 平時作業
(每周課前閱讀與史料題解) 作業(請在週六中午12點以前上傳課程網討論區)課前指定閱讀導讀(2頁以內): 遲交作業一天扣十分,依此類推。回應人(半頁到一頁)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補課資訊
- 課程進度
2/19第 1 週 2/19 導論:課程與研究資源介紹 2/26第 2 週 2/26 性別史理論 3/4第 3 週 3/4 性別理論交織與中華再思 3/11第 4 週 3/11 家庭史研究的方向 3/18第 5 週 3/18 演講 (周叙琪 明清社會轉型與士人家政論述的新發展) 3/25第 6 週 3/25 家戶定義與性別思考 4/1第 7 週 4/1 史料解讀1: 明代黃冊解讀 4/8第 8 週 4/8 史料解讀2: 性別與戶口 4/15第 9 週 4/15 家庭結構與成員 4/22第 10 週 4/22 性與法律規範 4/29第 11 週 4/29 國家、家庭與性別秩序 5/6第 12 週 5/6 家產與繼承 5/13第 13 週 5/13 女性與家產 5/20第 14 週 5/20 史料解讀3: 章學誠 庶母 5/27第 15 週 5/27 史料解讀4 (明清檔案淡新檔案、故宮檔案、內閣大庫、故宮檔案) 鄭秦主編,《清代服制命案: 刑科題本檔案選編》(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從中看到家庭糾紛) 6/3第 16 週 6/3 期末研討 6/10第 17 週 6/10 繳交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