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專題:身心合一訓練一

112-2 開課
  • 備註
    初選不開放。需經甄選,方式請見課綱之課程要求欄。無法配合課程要求者請勿修課。
  • 修課限制
    • 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 本校選課狀況

    已選上
    0/14
    外系已選上
    0/0
    剩餘名額
    0
    已登記
    0
  •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引介身心合一表演訓練為題,欲提供表演者在面對不同表演方法、任務或風格之前,有一套持續工作個人身心整合、強化呼吸、肢體與聲音素材的基礎訓練。課程內容以希臘阿提斯劇院特爾左布勒斯導演的訓練方法「酒神的回歸」為主幹,同時結合學生個人表演習作,以深化「基礎訓練」「演出」雙向循環的重要性。
  • 課程目標
    1. 建立身心合一訓練的認識基礎,提升學生對呼吸原理、身體結構、發聲習慣的自我覺察與狀態掌握。 2. 建立表演者基本的自我訓練要求,體認訓練原則並強化個人的表演實踐。
  • 課程要求
    1. 預計2024/1/23舉行甄選:每人需呈現一分鐘獨白,獨白內容古典當代不拘,角色性別不拘,並參與訓練動作測試。欲報名者請到系館製作公布欄照序號填寫年級/姓名,1月23日上午九點截止登記。甄選當日請身著素色中性、合適運動之服裝。 2. 通過甄選者,請留意學期間有三個週末進行額外操練(2/24-25、3/2-3、4/20-21),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務必全程參與,不得缺席。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1. A Dictionary of Theatre Anthropology (2006)。《劇場人類學辭典》。丁凡譯。臺北:書林。 2. 《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酒神的回歸》。蔡志擎、林冠吾譯。臺北:國家兩廳院。
  • 參考書目
    1. The Moving Body (2009)。《賈克.樂寇:詩意的身體》。馬照琪譯。臺北:國家兩廳院。 2. 《鈴木忠志:文化就是身體》。林于?、劉守曜譯。臺北:國家兩廳院。 3. 《大野一雄:魂之糧×練習時的言語》。自體舞踏苑譯。臺北:國家兩廳院。 4. Psychophysical Acting: An Intercultural Approach after Stanislavski (2008)。《身心合一:後史坦尼斯拉夫司基的跨文化演技》。馬英妮、林見朗、白斐嵐譯。臺北:書林。
  • 評量方式
    40%

    課程出席

    20%

    訓練操演

    20%

    期末呈現

    20%

    實踐報告

    2500-3000字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課程進度
    2/20第 1 週特式訓練–呼吸基礎 額外操練:2/24、25兩日,每日早上10點至下午5點
    2/27第 2 週特式訓練–身體結構 I 額外操練:3/2、3兩日,每日早上10點至下午5點
    3/05第 3 週特式訓練–身體結構 II(閱讀分享)
    3/12第 4 週特式訓練–身體結構 III(閱讀分享)
    3/19第 5 週特式訓練–身體與聲音 I(閱讀分享)
    3/26第 6 週特式訓練–身體與聲音 II(閱讀分享)
    4/02第 7 週特式訓練–身體與聲音 III(閱讀分享)
    4/09第 8 週期中操演
    4/16第 9 週特式訓練–身體的解結構 I (表演練習) 額外操練:4/20、21兩日,每日早上10點至下午5點
    4/23第 10 週特式訓練–身體的解結構 II (表演練習)
    4/30第 11 週特式訓練–身體的解結構 III (表演練習)
    5/07第 12 週特式訓練–身體的解結構 IV (表演練習)
    5/14第 13 週特式訓練–身體的解結構 V (表演練習)
    5/21第 14 週課時調動至額外操練日施行
    5/28第 15 週課時調動至額外操練日施行
    6/04第 16 週期末呈現 (6/11中午12點前繳交實踐報告至系辦信箱,遲交拒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