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與社會行為導論

112-2 開課異動
  • 備註
    與陳端容、張書森、張齡尹、官晨怡、翁書偉合授
  • 修課限制
    • 限本系所學生(含輔系、雙修生)

  • 本校選課狀況

    已選上
    0/55
    外系已選上
    0/0
    剩餘名額
    0
    已登記
    0
  • 課程概述
    人類的行為表現或生活方式對健康有極大的影響,而透過行為與社會科學的知識運用則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去了解健康與社會行為的發展脈絡,並研擬可能的介入方案,以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本課程運用行為與社會科學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健康與社會行為的關係。本課程大致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健康與社會社會行為的個人決定因子,包括:生物心理因素、壓力與醫病溝通;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健康與行為的社會決定因子,帶領學生了解在人際、社區、媒體與文化層次中,影響健康及社會行為發展的因素;第三部分則是觸及健康促進之理論架構與介入計畫之規劃與評估。依循這樣的架構與脈絡,並在課堂上結合小組討論、影片、案例介紹等多元教學方式希望能讓同學瞭解健康與社會行為發展之成因與影響,並能運用相關行為與社會科學知識在公共衛生實務中。
  • 課程目標
    在修習本課程之後,學生將能: 1. 瞭解社會與行為科學的角色 (GD2) 2. 瞭解健康促進的概念及內涵 (FD42) 3. 瞭解並說明社會經濟地位對人類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影響 (FD51) 4. 瞭解並說明行為因子對人類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影響 (FD52) 5. 瞭解並說明環境因子對人類健康及健康不平等的影響 (FD54) 6. 介紹規劃之概念及特徵 (FD61) 7. 介紹評估之概念及特徵 (FD63) 8. 進行口頭溝通 (FC11) 9. 與不同族群進行溝通 (FC13) 10. 透過多元媒體進行溝通 (FC14)
  • 課程要求
    學生需要在課程參與討論、完成指定閱讀及作業,並在期末進行口頭及書面報告。
  • 預期每週課前或/與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另約時間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指定文獻閱讀將上傳至NTU COOL平台
  • 參考書目
    Glanz, K., Rimer, B.K., & Viswanath, K. (2015).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th edi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 評量方式
    10%

    出席與課堂討論

    15%

    作業1

    15%

    作業2

    15%

    作業3

    15%

    作業4

    15%

    作業5

    15%

    作業6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調整方式說明
    D1

    由師生雙方議定

    Negotiated by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 補課資訊
  • 課程進度
    2/22第 1 週課程介紹 & 什麼是健康行為?(授課教師:黃柏堯)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李 蘭 (2010)。健康行為的概念。載於李蘭等(主編)。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p.1–5頁)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29第 2 週健康與健康行為的生物心理基礎(授課教師:張書森)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張書森、張奕涵。《健康社會行為學》第2章 健康與疾病的生物心理基礎。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7第 3 週壓力、因應與調適 (授課教師:張書森)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1. Wethington E., Glanz K., Schwartz MD. Stress, Coping, and Health Behavior. In: Glanz, K, Rimer, BK, Viswanath, K. eds.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5 th ed.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2015; 223–242. 2. 連盈如。《健康社會行為學》第3章 壓力、因應與調適。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14第 4 週性別、健康與社會 (授課教師:官晨怡)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Sarah Wamala, Gunnar Agren. Gender inequity and public health.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2; 12: 163–165
    3/21第 5 週文化對健康與行為的影響(授課教師:官晨怡)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劉紹華(2011)。對愛滋病的恐懼舉世皆然嗎。科學發展 2011年11月,467期。
    3/28第 6 週健康傳播與媒體影響(授課教師:黃柏堯)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陳富莉、聶西平。《健康社會行為學》第12章 健康傳播與媒體影響。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4/4第 7 週國定假日放假
    4/11第 8 週健康促進計畫之規劃與評價(授課教師:翁書偉)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1. 吳文琪、李 蘭 (2010)。PRECEDE-PROCEED。載於李 蘭等(主編)。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 (p.216–231頁)。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 張麗春、郭鐘隆、廖容瑜。《健康社會行為學》第18章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介入。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4/18第 9 週污名與歧視(授課教師:黃柏堯)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Smith, R. A. (2007). Language of the lost: An explication of stigma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17(4), 462–485 [推薦閱讀]: 迷因為何好笑?又反映了怎樣的時代精神?
    4/25第 10 週社會網絡與社會支持 (授課教師:陳端容)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江宜珍、李 蘭 (2010)。社會網絡與社會支持。載於李 蘭等(主編)。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 (p.123–140頁)。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5/2第 11 週社區與組織對健康行為的影響 (授課教師:陳端容)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1. 陸玓玲、陳富莉、李 蘭 (2010)。社區組織與社區營造。載於李 蘭等(主編)。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 (p.142–171頁)。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 Wallerstein-2015-Chapter 15. Improving Health through community engagement 3. Cohen et al. (2000) Broken Windos and the Risk of Gonorrhea
    5/9第 12 週健康促進計畫之規劃與評價(授課教師:翁書偉)
    5/16第 13 週健康促進計畫之規劃與評價(授課教師:翁書偉)
    5/23第 14 週健康促進概論 (授課教師:張齡尹)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 胡淑貞、黃暖晴。《健康社會行為學》第14 章 健康促進的理念、發展與宣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5/30第 15 週翻轉教室: 以社會生態模式剖析健康與行為 (授課教師:張齡尹)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李 蘭 (2010)。社會生態模式和RE-AIM模式。載於李 蘭等(主編)。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p.234–256頁)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6/6第 16 週新興傳播科技與健康(授課教師:黃柏堯) [指定閱讀 (Designated Reading )]: Byron, P. (2017).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sexual health. In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media, sex and sexuality (pp. 214–222). Routledge. 推薦閱讀: Mowlabocus, S., Haslop, C., & Dasgupta, R. K. (2016). From Scene to Screen: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commercial digital platforms for HIV community outreach. Social Media+ Society, 2(4), 205630511667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