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流行歌曲研究:1930-1970

112-2 開課
  • 流水號

    65931

  • 課號

    Music5097

  • 課程識別碼

    144 U1250

  • 無分班

  • 3 學分
  • 選修

    音樂學研究所 / 亞洲藝術學程 / 臺灣研究學程

      選修
    • 音樂學研究所

    • 亞洲藝術學程

    • 臺灣研究學程

  • 沈 冬
  • 三 2, 3, 4
  • 樂學館105

  • 2 類加選

  • 修課總人數 15 人

    本校 11 人 + 外校 4 人

  • 無領域專長

  • 中文授課
  • NTU COOL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備註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亞洲藝術學程領域:音樂。
  • 修課限制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 本校選課狀況

    已選上
    0/11
    外系已選上
    0/0
    剩餘名額
    0
    已登記
    0
  • 課程概述
    流行歌曲是人們廣泛接觸、普遍喜愛的音樂類型。流行歌曲倚附現代科技而生,唱片、廣播、電影,都是流行歌曲傳播流行的平臺媒介;流行歌曲也是妾身不分明的樂種,藝術歌曲、民謠小調、電影歌曲、愛國歌曲,都可以被視作流行歌曲,成為一時一地的當紅最愛。自流行歌曲問世以來,卑之者認為下里巴人之音無足深論,以社會風氣為己任者又以為靡靡之音影響大眾而憂心忡忡。近年大眾文化研究盛極一時,文創產業被視為潛力無窮,流行歌曲的研究也越來越受重視。   本課程以個人近年臺灣1950、60年代國語流行歌曲的研究為基礎,上溯1930年代的十里洋場--上海,下迄於1970年代的臺灣及香港,而以鄧麗君的輕柔歌聲重返中國作為結束,可謂近現代六十年間國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史。   有別於現存以社會學或文化研究角度切入的主流論述,本課程以音樂史為本,對照於近現代社會變遷、文化轉型的大時代背景,歌曲是本課程的主體,教師將運用多年蒐集的大量歷史影音資料,以鋪陳論述、輔佐觀點。流行歌曲是由一群「人」共同創造的輝煌工業,包括作曲家、詞人、歌手,樂師,乃至於唱片公司老板、節目製作人……等,這些都是本課程探討的主要對象。流行歌曲也是一種「跨界」的音樂,課堂上也會談到藝術歌曲、戲曲、民謠等樂種,以及唱片、廣播、電視、電影等媒體,至於今日廣泛運用的理論,如戰爭、性別、現代性等等,也不免有所觸及。   本課程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研究方法的討論。研究是一種思辨脈絡化的過程,以流行歌曲而言,距今不過數十年,資料多為原典,如報紙、期刊、歌本、公文等紙本資料,唱片、錄音等有聲資料,以及現身說法的人物訪談。本課程將分享個人近年流行音樂的研究心得與方法,訓練同學如何蒐尋整理資料,如何評斷資料的真偽與重要性,如何將所得資料脈絡化,如何與時代環境勾連,如何與文史理論對應,並指導同學撰寫成文章。易言之,本課程在教授國語流行歌曲發展史之餘,也希望指導同學實際進行研究,完成一篇論文。
  • 課程目標
    1. 理解國語流行歌曲發展史,音樂風格、相關人物。 2. 理解國語流行歌曲與不同媒體的相互關連影響。 3. 理解國語流行歌曲的研究方法。
  • 課程要求
    認真聽課、用功讀書、快樂找資料 以溫情與同理心了解歷史、享受音樂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請以email聯絡約時間。 選擇專題後必須跟老師面談一次。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參見每週課程內容
  • 參考書目
    1. 石計生,《時代盛行曲──紀露霞與臺灣歌謠年代》,臺北:唐山,2014。 2. 安德魯.瓊斯(Andrew F. Jones),《留聲中國—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Yellow Music: 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宋偉航譯,台北:商務,2004。 3. 吳劍,《何日君再來:流行歌曲滄桑史話1927-1949》,哈爾濱:北方文藝, 2010。 4. 李歐梵,《上海摩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5. 汪其楣,《歌壇春秋》,臺北:臺大圖書館。2010。 6. 沈冬,《寶島回想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2013。 7. 洪芳怡,《天涯歌女:周璇與她的歌》,臺北:秀威,2008。 8. 洪芳怡,《曲盤開出一蕊花》,臺北:遠流,2020。 9. 孫繼南,《黎錦暉與黎派音樂》,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7。 10. 許書維,《「新」與「雅」:慎芝的《群星會》歌曲呈現設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年。 11. 陳培豐,《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臺北:衛城,2020。 12. 陳煒智,《我愛黃梅調:絲竹中國古典印象;港台黃梅調電影初探》,臺北:牧村,2005 13. 陳鋼,《上海老歌名典》,上海:上海辭書, 2002。 14. 曾慧佳,《從流行歌曲看臺灣社會》,臺北:桂冠,1998。 15. 黃奇智,《時代曲的流光歲月》,香港:三聯,2000。 16. 黃裕元,《日治時期臺灣唱片流行歌之研究──兼論一九三0年代流行文化與社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1。 17. 黃裕元,《戰後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1945-197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8. 葉月瑜,《歌聲魅影: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臺北:遠流,2000。 19. 榎本泰子,《上海樂人之都:西洋音樂在近代中國的發軔》,上海:上海音樂。2003。 20.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臺北:燿文,1998。
  • 評量方式
    20%

    出席及參與討論

    20%

    小作業

    選擇同學表現最好的兩次計分。

    20%

    期末口頭報告

    請在課程範疇內決定個人專題(詞人、曲家、歌手、歌曲、唱片、電影、節目、廣播電臺、地域流動、音樂風格),以此專題找資料,期末進行15分鐘口頭報告,課前上傳投影片,課後繳交補充資料。

    40%

    期末論文

    就個人專題撰寫論文,至少6000字。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補課資訊
  • 課程進度
    2/21第 1 週01. 緒論:定義、範疇、研究材料、研究方法
    2/28第 2 週(二二八放假)
    3/06第 3 週02. 觸摸歷史、聆聽歌唱:近現代中國音樂文化環境
    3/13第 4 週03. 旁枝蔚成大國:十里洋場、租界,與國語流行歌曲的歷史發展
    3/20第 5 週04. 「華燈起、樂聲響」:上海流行歌曲的詞人曲家
    3/17第 6 週05. 「滿園春色關不住」:上海流行歌曲的眾香國度
    4/03第 7 週延伸討論
    4/10第 8 週06. 時代曲的飄泊:戰後香港的滬上餘音
    4/17第 9 週07. 國語流行歌曲的亞太流行:〈綠島小夜曲〉傳奇
    4/24第 10 週08. 國語流行歌曲的戰亂與樂園:周藍萍的臺灣想像與中國情結
    5/01第 11 週延伸討論
    5/08第 12 週09. 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黃梅調裡的古典中國
    5/15第 13 週10. 群星在天空閃亮:由「群星會」到鄧麗君
    5/22第 14 週11. 聲色並茂大銀幕:流行歌曲與電影工業
    5/29第 15 週延伸討論
    6/05第 16 週期末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