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號
87937
課號
PTCSL7250
課程識別碼
146 M0560
無分班
- 3 學分
選修
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選修- 張莉萍
- 搜尋教師開設的課程
文學院 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lchang@ntu.edu.tw
- 校史館2樓211室
02-33661497
個人網站
http://homepage.ntu.edu.tw/~lchang
- 一 2, 3, 4
綜502
2 類加選
修課總人數 30 人
本校 28 人 + 外校 2 人
無領域專長
- 中文授課
- NTU COOL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備註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
- 修課限制
限碩士班以上
本校選課狀況
已選上0/28外系已選上0/0剩餘名額0已登記0- 課程概述此課程將從介紹語料庫語言學的基本知識開始,進而接觸幾個重要的本國人語料庫以及學習者語料庫,教授進階檢索技巧;實地操作語料庫分析工具AntConc;授課主題包括語料庫輔助華語詞彙分析、語義分析、文本分析、教材編輯;語料驅動學習(DDL)教學法等等,授課內容著重設計個案讓學生實際操作應用。除了核心知識由教師講授外,前半學期多數上課時間在電腦教室,每人一機,在課堂上實地操作,學習技巧。期中以測試應用操作的能力為主。期中以後採口頭報告方式閱讀語料庫研究相關文獻,設計DDL教學活動為主,期末完成以語料庫為本的研究報告或課程設計。
- 課程目標這個課程的主要目標有兩個,一是讓學生能熟悉華語語料庫與一般的語料分析操作技巧,能應用語料庫完成與華語教學有關的研究報告;二是學生能應用語料庫於實際教學的課堂,能設計語料驅動學習的課堂活動。簡言之,經過這門課的訓練,學生將具備將抽象理論或經驗內容驗證的能力。
- 課程要求課前閱讀文獻、課後常練習,「動手做」是達到這個課程目標的最低要求。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平均4小時
- Office Hour
email: lchang@ntu.edu.tw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Gao, Zhao-Ming. (2019). Corpus stylistics and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our novels by Shen Congwen and Chang Eileen. In Chris Shei,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Discourse Analysis, 519-535,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Johns, T. (1990). From printout to handout: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data-driven learning. CALL Austria Newsletter (July 1990) (pp. 14-34) Xiao, Richard and Tony McEnery. (2006). Collocation, semantic prosody, and near synonymy: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Applied Linguistics, 27.1:103-129. Yeh, M., & Zhang, X. (2018). Corpus-based instruction: Teaching discourse-linking jiu (就) in storytell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53(1), 1-23. Yoon, H., & Jo, J.W. (2014). Direct and indirect access to corpora: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comparing students' error correc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y use in L2 writ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18(1), 96-117. 王炳勻、許展嘉、龍水水、丁曉穎,2020,語料驅動學習融入華語課堂之教學設計,華語文教學研究,17.3: 103-137. 張莉萍,2014,不同母語背景華語學習者的用詞特徵:以語料庫為本的研究,中文計算語言學期刊(IJCLCLP),19.2: 53-72。 張莉萍,2017,TOCFL學習者語料庫的偏誤標記,載於陳浩然(主編),語料庫與華語教學(第七章,頁159-196)。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莉萍,2022,在職華語教師語料庫素養培訓初探,華語文教學研究,19(4),83-124。 張莉萍、曾鈺婷,2023,語料驅動學習的華語實驗課程與成效分析,科技與中文教學(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14(1),1-25。
- 參考書目※※梁茂成、李文中、許家金,2010,《語料庫應用教程》。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陳浩然(主編),2017,《語料庫與華語教學》。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寶林(主編),2014,《基於語料庫的外國人漢語句式習得研究》。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 張莉萍,2020,語料庫為本的華語學習者關係子句產出研究,載於國立臺灣大學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編),華語文教學的多元視野與跨界思考(頁181-209)。台北市:聯經出版有限公司。 肖奚強(主編),2009,《外國學生漢語句式學習難度及分級排序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馮勝利、王潔、黃梅,2007,漢語書面語體特徵的自動檢索與定量分析。 鄭錦全,1998,從計量理解語言認知。載於鄒嘉彥(T'sou, Benjamin K.)等(主編)。漢語計量與計算研究,15-30。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Aston, Guy. 2001. Learning with corpora: An overview. Learning with corpora, ed. by Guy Aston, 6-45. Houston, TX: Athelstan. Granger, Sylviane (Ed.) (1998).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Granger, Sylviane, Hung, J. & Petch-Tyson, S. (Eds.). (2002).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Teaching.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Lu, Xiaofei, Chen, Berlin. (Eds.) (2019). Computational and corpus approaches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Springer. Zhang, Jie and Tao, Hongyin. (2018). Corpus-based research in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Chuanren Ke (Ed.)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48-61. Routledge.
- 評量方式
50% 期末報告
25% 期中評量
15% 書報討論
10% 課堂表現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調整方式 說明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 課程進度
第 1 週 課程說明 & 語料庫語言學基本知識 第 2 週 文本採集與加工 第 3 週 實作─檢索技巧 第 4 週 進階檢索技巧 第 5 週 語料庫分析工具─AntConc 第 6 週 Sketch Engine、學習者語料庫 第 7 週 期中考(停課) 第 8 週 語料庫應用於教學--語料庫驅動學習 (DDL) 第 9 週 語料庫應用於語言分析 第 10 週 語料庫應用於語言分析(語體、語義韻、搭配分析) 第 11 週 DDL教學設計(語料單) 第 12 週 基於語料庫的研究方法 第 13 週 DDL課堂活動 第 14 週 基於語料庫的對比分析方法 第 15 週 期末成果口頭報告(DDL教學演示或語料庫為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