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講座-能力養成

113-1 開課
  • 備註
    授課教室:博雅102。大二以上學生第一堂課發放授權碼。
  • 修課限制
    • 限學士班一年級

  • 本校選課狀況

    已選上
    0/250
    外系已選上
    0/0
    剩餘名額
    0
    已登記
    0
  • 課程概述
    本學年新生講座能力養成課程中,我們仍聘請校內外學者專家講授系列主題講座(seminars)與微型知能課程(mini-courses),藉由大師人生故事分享、專業教授啟發課程和學生學習導入與知識輸出,培養新生自我學習規劃能力與思考職業發展軟實力。並藉跨院系新生共同修習與探究大學階段所需不同面向能力養成(如發展定向、數位資訊、學術表達與國際交流等),讓新生深思何謂「貢獻這所大學于宇宙之精神」? 在課程期末將舉辦新生論壇(freshman forum),讓修課同學藉由學習反饋發展給未來新生適性前瞻的學習工具,進而體驗臺大格言「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在終身學習上之應用與孕育SDG、ESG與DEI等永續社會發展公民力與領導力之實踐技能。
  • 課程目標
    本課程期許學生在修畢後,能具備架構當代大學學習發展所需四大面向能力: 1. 定向能力(能明確階段性成長目標及具備職業生涯發展與志向探究能力) 2. 數位、科技能力(培養在數位世界的生存和發展技能、及對各種科技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3. 人文素養與溝通表達能力(孕育對人文、文化等議題的理解和涵養,及具備有效溝通的技巧和能力) 4. 國際交流能力(提升文化敏感程度、理解外語溝通與國際合作的正面價值) 除前述四大新生能力養成目標,課程亦期許新生能藉此課程啟發獨立思考與創新、人文關懷、了解尊重多元文化、團隊合作、美感品味等素養,進而能自我完善、規劃適性學習藍圖等大學學習暨未來職涯發展軟實力。
  • 課程要求
    1. 修課要求:限學士班一年級 (1) 積極參與課程遵守講座公約(含簽到、簽退與發言討論時限),請假事先寫email告知助教。 (2) 課程將進行前測,依新生四大面向能力性向與興趣呈現進行跨學系學習分組(每組5人),以利在部分週次課程進行主題講座導讀及期末分組學習成果呈現。 (3) 期末將進行後測,協助同學了解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能變化。 (4) 主題講座課程單元,同學不得使用3C產品(含筆電),講座單元結束前需繳交紙本手寫自認最重要的演講金句1句與關鍵詞5個。 (5) 微型知能課程與討論課程單元,同學可能需要使用筆電與3C裝置進行課程活動。 (6) 期末新生論壇主題為「大學新生需要甚麼樣的能力養成?」,且須從(a)發展定向、(b)數位資訊應用、(c)溝通表達協調及 (d)國際交流等四大面向能力中擇一進行新生學習輔助工具開發並進行分組報告。前述工具內容形式不拘(如:書單、查核表、課程地圖、網頁、APP、桌遊、創客、手作或企劃報告…等)且須不涉營利性質。發表方式為口頭簡報(包含影像紀錄)或海報呈現(包含照片紀錄)擇一。 (7) 本課程為學生參與生成式課程,歡迎修課新生將大一課程、社團或校園生活經驗融入期末知識輸出。 2. 加簽方式: (1) 為課程進度及分組考量,僅開放有參與第一週課程之同學進行加選;已選上同學亦需完整參與09/05(四)課程,未到視同放棄。 (2) 想要加簽的同學請在09/05(四)下課前,於Google表單中填寫姓名、系級、學號、修課動機、當天的課後心得。 (3) 經與助教群討論篩選與評估修課人數後,會再以email發放授權碼給符合加簽資格的同學。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2小時
  • Office Hour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1. 黃俊傑,《大學之理念:傳統與現代》,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2. 傅佩榮,《哲學與人生》,台北:天下文化,2018年。 3. 理查.迪威特 (著 ) / 唐澄暐 (譯),《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夏日出版,2015年。 4. 蔡柏盈,《從字句到結構:學術論文寫作指引》(第二版),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年。 5. Stephen Bailey: Academic Writing: A Handbook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Routledge, 2017)
  • 參考書目
    依主題講座教師推薦
  • 評量方式
    15%

    課程點名

    點名未到者,扣出席分數一次5分(第三次缺席直接Fail)

    30%

    課堂參與

    1.講座參與後須繳交手抄重點演講金句與關鍵詞 2.討論與知能課程,須依當週教師指示完成與課程相關之作業 3.參與主題講座導讀表現優良者可加分或另有獎勵

    40%

    分組期末報告

    (配合加退選時間,9/19前公佈分組) “大學新生需要甚麼樣的能力養成??” 新生論壇分組發表與新生學習輔助工具開發

    15%

    個人成績

    期末課程知能測驗(選擇題)

    0%

    備註

    學期成績以通過 (pass)/不通過 (no pass) 表示之,由授課教師自行根據課堂參與、書面或口頭報告等設定評分標準;成績通過標準為原始總分60分。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調整方式說明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考試形式

    延後期末考試日期(時間)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 課程進度
    09/05第 1 週[課程導論單元] 陳林祈教授: <如何在臺大發展終身受用的領導力?>
    09/12第 2 週[微型知能課程單元] 1.【共教中心】劉文清副主任 <共通課程能力養成> 2.【共教中心】許恒達副主任、【統計碩士學位學程】陳彥賓助理教授:數位、科技能力。<現代公民與數位素養>
    09/19第 3 週[微型知能課程單元] 1.【國科會科教發展暨國際合作處】葉至誠處長、【國際事務處】李君浩副國際長 <從國際看台灣—為什麼年輕人需要到海外探索> 2.課程加選
    09/26第 4 週[學生導讀 x 主題講座單元] 【物理系】孫維新教授:數位、科技能力 <三位一體的啟發-談科學思維與人文關懷 解鎖宇宙能量是英勇還是罪惡?>
    10/03第 5 週[學生導讀 x 主題講座單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中心】馮翊綱副教授:人文素養與溝通表達能力 <這個村子很有戲>
    10/10第 6 週國定假日
    10/17第 7 週[微型知能課程單元] 【機械系】詹魁元教授:定向能力。 <探索台大,瞭解自我,展開行動> 1. D-School:<開箱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秀出你的DNA> 2. 學習規劃辦公室:<學習規劃服務介紹+新生常用學習資源資訊>
    10/24第 8 週[微型知能課程單元] 【共同教育中心】黃佩玲助理教授:國際交流能力。 <我的印巴英美學思旅程>
    10/31第 9 週[學生導讀 x 主題講座單元] 【慕玖公司】王郁婷執行長:定向能力。 <我的未來 由我創造>
    11/07第 10 週[學生導讀 x 主題講座單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通識中心】馮翊綱副教授:人文素養與溝通表達能力。 <這個村子很有戲>
    11/14第 11 週[微型知能課程單元] 【寫作教學中心】蘇虹菱助理教授:人文素養與溝通表達能力。 <報告這樣寫,更有說服力>
    11/21第 12 週[學生導讀 x 主題講座單元] 【電機系】李宏毅教授:數位、科技能力 <如何用生成式人工智慧讓你的大學生活更美好>
    11/28第 13 週[學生導讀 x 主題講座單元] 【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 朱宗慶藝術總監:人文素養與溝通表達能力。 <指向一幅未來展望的夢想藍圖>
    12/05第 14 週[微型知能課程單元] 【台灣書法學會】宋耀偉理事長 <書法的傳統與創意-寫出你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涯>
    12/12第 15 週學生論壇 I/期末分組成果呈現: 口頭簡報
    12/19第 16 週學生論壇 II/期末分組成果呈現: 壁報展 課程後測(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