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二)

113-2 開課
  • 備註
  •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 課程概述
    本課程適用主題為「自我與他者」、「個人與社會」、「詮釋與記憶」。 課程副標題為「人物書寫:真實與虛擬之間」,藉由中國漢晉唐宋時期的人物書寫作品,含史傳、碑誌、序記、小說等文本的閱讀與論析,引領學生掌握中國古典文學人物書寫的特質,領略作品中所展現人物形象與性格,學習觀察與描摹人物心理、肢體、言語的方式,繼而提升閱讀、分析與寫作能力。
  • 課程目標
    1. 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 訓練學生分析與思辨的基本能力,培養轉化知識或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3. 藉由實作與討論,充實文類知識,使學生逐步掌握寫作要點。
  • 課程要求
    1. 準時上課,不宜無故缺席。缺席者需至myNTU系統請假,申請病假請另附醫療證明。 2. 本課程備有自編講義,請於課前閱讀所發放的文本,參與小組討論。課程內容將依據學習進度而調整。 3. 學期作業(含個人寫作訓練與群組作業)共4份,請按時繳交。遲交者按週數扣減分數,每週扣10%。遇有特殊情況者請提前說明,可酌情調整繳交期限。參考AI生成工具者,務必註明。未註明使用AI工具,或抄襲之作業,將採零分計,請務必留意。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2
  • Office Hour

    請在一周前透過電郵(gohki@ntu.edu.tw)與老師聯繫約談時間與地點,來信請註明姓名、系級、學號。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課程自備講義
  • 參考書目
    李偉泰等選注:《史記選讀(增訂一版)》,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漢書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歐陽修詩文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蘇軾文集校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魯迅:《唐宋傳奇集》,濟南:齊魯書社,1997。
  • 評量方式
    20%

    期末報告

    期末主題報告,佔20分

    60%

    個人作業

    個人寫作訓練與作文共3份,各佔20分

    20%

    課堂表現

    出缺席率,上課態度以及課堂提問、發言、回應與群組討論之表現,總計20分。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調整方式說明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 課程進度
    2/17第 1 週課程說明、課綱導覽與上課須知
    2/24第 2 週生命的歷程:司馬遷〈太史公自序〉(一)
    3/03第 3 週寫作訓練1:自我經驗的敘述與記錄
    3/10第 4 週生命的歷程:司馬遷〈太史公自序〉(二)
    3/17第 5 週生命的歷程:司馬遷〈報任安書〉
    3/24第 6 週寫作訓練2:主題意識的形成——主題報告構想與提綱說明
    3/31第 7 週生命的歷程:班固《漢書•李陵傳》
    4/07第 8 週回憶與紀念:韓愈〈柳子厚墓志銘〉
    4/14第 9 週回憶與紀念:李商隱〈李賀小傳〉
    4/21第 10 週回憶與紀念:歐陽修〈釋秘演詩集序〉
    4/28第 11 週寫作訓練3:對話與論述——觀看他者的生命故事
    5/05第 12 週自我與理想人物(一):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
    5/12第 13 週自我與理想人物: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
    5/19第 14 週自我與理想人物:蘇軾〈方山子傳〉
    5/26第 15 週期末主題報告
    6/2第 16 週期末主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