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二)

113-2 開課
  • 備註
  •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 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人類與自然」、「詮釋與記憶」、「移動與感官」為主要關懷課題,選擇明清詩文為主要閱讀文本,帶領學生解讀、鑑賞和思考,並從中培養寫作能力。明清是中世紀精神向近現代文明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銜接段落,既有漢唐以來的傳統文化的繼承,同時也在繼承中有所轉折創新,突出了尊重理性、重視個性、走向平民等精神。詩文作為個人情志的表現,其中迴映著與自然物色、人事際遇、時代社會相互應感的痕跡,明清文人本著抒寫性靈的自覺意識,以扼要生動的文字,表現自我的種種感受、思辨與判斷,在文學史上既有獨特的時代性格,也綜合性地體現傳統文化長期積澱的人文精神。課程中以議題為導向,選擇各種主題類型的代表性篇章,帶領學生解讀其中的文學知識、日常經驗與文辭表達,俾能熟悉人文思惟與涵養,聯結轉化間接經驗與自我經驗,達成「文學鑑賞」與「寫作能力」素養的雙向增長。
  • 課程目標
    1.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訓練學生分析與思辨的基本能力,培養轉化知識或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3.藉由實作與討論,充實文類知識,使學生逐步掌握寫作要點。
  • 課程要求
    1. 懷抱興趣,主動學習,與同儕討論交流,深化學習效果。 2. 以認真誠懇的心態學習轉化知識或生活經驗,完成自我的寫作。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3
  • Office Hour

    開學後師生另約時間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教師自編講義
  • 參考書目
    施蟄存:《晚明二十家小品》,上海書店,1984。 朱劍心:《晚明小品選注》,臺北:商務印書館,1991。 何滿子、夏咸淳:《明清閒情小品》,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 陳萬益:《性靈之聲──明清小品》,臺北:時報文化公司,1983。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 曹淑娟:《流變中的書寫—祁彪佳與寓山園林論述》,臺北:里仁書局,2006。 曹淑娟,《在勞績中安居──晚明園林文學與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2019。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食貨出版社,1991。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出版,2007。 (加)卜正民(Brook Timothy)著,方駿、王秀麗、羅天佑譯,《縱樂與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台北:聯經,2004。 (美)史景遷著,溫洽溢譯:《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臺北:時報出版社,2009。 (日)大木康著,王言譯:《明清文人的小品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 評量方式
    25%

    平時課堂參與

    40%

    寫作練習

    35%

    期末考試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調整方式說明
    上課形式

    以錄音輔助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考試形式

    延後期末考試日期(時間)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 課程進度
    02.20第 1 週導論
    02.27第 2 週民間人物素描:閔老子、王月生、柳敬亭等
    03.06第 3 週家族人物傳記:張岱〈五異人傳〉
    03.13第 4 週家族人物傳記:張岱〈家傳〉
    03.20第 5 週寫作指導:主題意識的形成
    03.27第 6 週山水經驗書寫:袁中道、袁宏道詩文
    04.03第 7 週園林經驗書寫:祁彪佳、汪汝謙詩文
    04.10第 8 週文人詩畫互文:沈周、唐寅、徐渭等題畫詩文
    04.17第 9 週閨閣才女:商景蘭、黃媛介詩文(提醒:4/20前上傳作業「探索與書寫」)
    04.24第 10 週女校書:柳如是、王修微詩文
    05.01第 11 週寫作指導:分析與思辨
    05.08第 12 週時勢動亂的判斷抉擇:于謙、王守仁詩文
    05.15第 13 週易代之際的身份認同:張煌言、吳偉業詩文
    05.22第 14 週晚清局勢的反思行動:龔自珍、秋瑾詩文
    05.29第 15 週期末考試
    05.05第 16 週寫作總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