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文學鑑賞與寫作(二)

113-2 開課
  • 備註
  •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 課程概述
    (2025/2/20投票表決課程自歷代文選改為詩人之愛) 詩人之愛與哲人之思∣課綱 關於愛,這門課不是要告訴你什麼,而是要同你一起,聽詩人訴說些什麼。 傾聽遙遠的、契近的,東方的、西方的、南方的、北方的詩人,用生命淬鍊過的愛情,許會讓我們的眼眸亮些、情愛的選項活潑些、心裡的滋味豐富些、情字一途走得不坎坷些……。然後終於知道,有一種天長地久,即使外面的世界天殘地缺,你依舊能夠自主、自由、自在地,獨立蒼茫、微笑完成。 試問此刻佇立在情愛門外、抑或情愛門中的你,是否開啟、檢視過自我收納思想之櫃?累月經年,你在迢迢命途中所懷抱的「道」,究竟是什麼? 哲學,是漫漫人生旅程一路的導航。 價值,決定每一次選擇的本末先後。 修辭,能讓你寫活一柄生命的枝葉。 思想,能帶你蓊鬱整座生命的森林。 閱讀,使你的靈魂之窗,緣此望見古今異域的無限光景。 寫作,從此你走筆連心鉤勒自我生命的無限可能。 詩歌,只要你願意將心之所向、神之所往,生命最內裡的性靈、性靈最核心的在意,傾吐、流瀉、凝結成藍夜裡的顆顆星子、掌心上的粒粒珍珠。就習慣讓自我期許的春秋大夢,得以實現於日月之間,一路有詩筆伴你我同行於日益趨光的人生旅途。 ──端看你重不重視?以致於你有或沒有──從此鋪墊、萌芽、抽條出迥異的人生。 歡迎來到「詩人之愛與哲人之思」的主題列車中,這節我們將共乘兩季的「詮釋詩歌/歸返生活/自鑄心聲」車廂。 都說讀書寂天寞地、社團驚天動地、戀愛昏天黑地,大學三部曲。 那麼可容我初識便問你:一路走來,因在意成績(或工作)而減少睡眠、三餐失常的同時,是否該一樣用心或更加在意──這具朝暮與你偕行共度的「身體」,到底是日趨痠痛、僵硬?還是能漸趨輕鬆、柔軟、有彈性? 感情路上,總在意那個人是不是、夠不夠愛你,或者處在煩惱自己是教他開心或讓他厭煩的情緒裡,可不可以偶爾也用擁抱他的心意,擁抱一下自己空明靜好的「心」,別讓它不時傷著、疼著、亂著? 渴望社群的溫度,在朋友圈付出心血,或轟轟烈烈於社團,而當你回到宿處的小歇時光,是否該疼惜、照看一己:是否尚有足夠的「氣血」,供你消磨? 我想說的,就只是這樣而已。醫道思想「返本全真」提醒我們的,就只是這樣而已。在白晝與黑夜之間,請記得並養成習慣:一日三省或至少照看三眼,看一己的精神氣血姿勢體況。這生命的重中之重,卻也可能只是你過往視野中的,不可承受之輕。 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親身探訪異地,而在於擁有他人的眼睛,從千百人的眼睛中,觀看千百個不同的宇宙。」 千百人的眼睛,可以是朋友的眼睛、情人的眼睛、家人的眼睛、歷史學家的眼睛、攝影師的眼睛、街邊醉漢的眼睛。而在這堂課,我們何其有幸,將透過這如天上明星般的,詩人之眼,來望穿、透視、注目、凝望! 而如果我們終其一生最值得探訪的地圖、最值得墾拓的區域就是「自己」,那麼大可藉由詩人的情愛、哲人的智慧、生命的純粹度與高度,還原情愛的初心、捕獲價值的原點,從而鋪展自我價值,由此鉤勒人生藍圖的,無限可能。 期望接下來你我的人生持續關注、不斷墾拓的,是自我生命裡最珍貴的,一如米開朗基羅的名作大衞像,而不是一味耗擲青春於──禁錮大衛像的、鑿掉比較好的、多餘又沉重的,「石頭」。 而詩歌,是漢字語言文化中的「大衛像」。 這次白話多於古典,是想更靠近較熟悉當代的你們,方便剖析詩&歌裡的哲學與人生。課程將依情愛類目編次。如: 〈要一起之愛〉單元──探討要「在一起」的一百種理由。問題是怎樣算「在一起」?睡同一張床?望同一枚月亮?仰觀一片星空?還是只要相愛兩人同待在(或待過)地球? 〈不相愛之愛〉單元──供我們思考,相愛的日子為何並不相愛?不相愛的日子要如何相愛? 〈別所愛之愛〉單元──旁觀告別所愛的一百種方式。 〈愛孤獨之愛〉單元──反思,你愛孤獨了嗎?怕孤獨不自由,愛孤獨人才得自由。 〈真愛之愛〉單元──誰真愛過你?你真愛過誰?當我們打開情愛視野,將發現大可無限拓展的真愛品類。 〈向死之愛〉單元──趁早直面「人生自古誰無死」的生命實相。 在這節我們將共乘兩季的車廂裡,將引領同學如大鵬展翅般突破既有的思維模式與成見,鳥瞰作品中的經驗、情感、哲思與靈魂,同時也在進入文本經驗的處境中,回望自己。 這半年我們將潛遊於詩人之愛與哲人之思,一方面與同學偕行進入相較今日看似迢遠卻又如此契近的主題時空,並藉由居空鳥瞰的高度,朗照問題的本末先後,由此重新決定、選擇佈局──這專屬於你的、絕無僅有的、起手無悔的,生命價值序位。 詩&歌,定然是濃縮的、精鍊的。蔽人所採「還原教學法」,正彷彿偵探辦案般,將與君一同重返現場,預期捕獲並還原那在濃縮與精鍊之前,野生的情愛、思維與念想,醞釀的原初。 畢竟有思想的詩人,也可說是哲人。讀詩的你興許會發現,詩人的初心與終極價值,早已歷歷然、至少隱隱然於字裏行間。一首或不得見,連篇定然可觀。 俯仰詩人故事的局部與全幅、當時與後來,往往有助於讀者思考、甚或完全更動,始終操控在一己手中、全憑一己自主自由選擇設定的,情愛導航(儘管你之前可能忽略或不甚重視)。 聆課之後,讀詩之後,吟咏之後,倘能卸下篇章的藩籬,寓目詩人之愛(凡此不同義界下不同詩人之「愛」)與哲人之思(許在不同的愛情趨向與選擇裡,可尋獲不同的愛情哲學與終極價值),本課程只是引領你與我同步預覽,供你參看(不是要加諸什麼於你)。定將能開拓對於情愛的認知與視野,有助調整、擇取、重新建構那獨一無二、專屬一己的,愛的用情與用心。 你可以在既有思想,如傳統醫家與道家的思想基礎上,了解自我舊習中的用心、用情經驗並解析習慣迴路;其次,引領自我預設心、身、情的明確目標,透過傳統道家與醫家所提供身能輕靈、心能安和、情能自由的階梯,供你用最為輕鬆並見效的身法、心法與用情之法,從此深情而不滯泥於情,踏上洗心革面、脫胎換骨,走上情感的美好一路。 繼而藉「歸返生活」並有助於「自鑄心聲」的寫作,在反芻、回望哲人/詩人的生存、生活與生命的書寫中,重新為自我生命選擇定位與導航,同時具足全幅關照與更加清晰、流暢、生動書寫的能力。 閱讀、寫作與生命,從來合一,期望由之漸能潤澤一己、磅礡萬物。 希望這門課帶給你的,不只是填補2025於地球臺灣大學113學年度下學期大學國文成績欄中的一小方空白;而是在閱讀詩歌、理解詩歌、感受詩歌、洞徹文本的同時,能回望一己、內化為自我眼界、心靈,並體現為具體自我、心身姿態中的一部分,陶養成自我生命與日常生活的無限可能。 經夏歷秋,冬至伊始,當課程結束,盼你能將「不一樣的自己」帶走,於紅色的大年豐收。 千萬讓這半年所學,未只停格在筆記裡、腦海中,不僅致所愛、致逝去不復返的青春,更致日常生活中的一心一意、一想一念、一步一佇、舉手投足──均能全幅體現:你心目中最理想的,詩人之愛與哲人之思。 開學這一天,我希望你和我一樣,對這堂課、對生命中每一個當下均無法重來的愛情或情愛,以及朝朝暮暮的具體生活,感到迫切與熱誠。 至少能和我一樣,鍾愛眼前的你──這仍能擁有20歲青春綻放之生命的生命──及時、趁早,誠摯地熱愛自己的人生。
  • 課程目標
    (1)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訓練學生分析與思辨的基本能力,培養轉化知識或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3)藉由實作與討論,充實文類知識,使學生逐步掌握寫作要點。 (4)經由口頭討論與寫作練習,一方面增長學生的思考以及文字的表達能力,一方面促進學生對於一己生命的自覺,而導向成熟人生觀的建立。
  • 課程要求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 指定閱讀
  • 參考書目
  • 評量方式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課程進度
    02/20第 1 週
    02/27第 2 週
    03/06第 3 週
    03/13第 4 週
    03/20第 5 週
    03/27第 6 週
    04/03第 7 週兒童節補假
    04/10第 8 週期中考
    04/17第 9 週
    04/24第 10 週
    05/01第 11 週
    05/08第 12 週
    05/15第 13 週
    05/22第 14 週
    05/29第 15 週
    06/05第 16 週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