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號
01033
課號
CHIN8015
課程識別碼
101 80220
- 班次 17
- 3 學分
必修
無授課對象
無授課對象
必修- 林家妃
- 搜尋教師開設的課程
文學院 中國文學系
- 一 7, 8, 9
新501
2 類加選
修課總人數 30 人
本校 30 人
無領域專長
- 中文授課
- NTU COOL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課程與基本素養關聯圖
- 備註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課程概述課程主題:「自我與他者」 進行方式:教師講授、雙方提問、學生分組討論和學習單填寫、成果發表。 內容主軸:《世說新語》選讀和寫作指導。 本課程包含兩部分:「《世說新語》選讀」和「寫作指導」。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朝代更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的時期。於此背景下,儒學逐漸衰微,玄學與佛學相互輝映、交融。《世說新語》署名為劉義慶(fl.403-444)所著,本書此一時代的「志人」著作,記錄後漢到東晉高士名流的才情稟賦、言行舉止,及人際交遊與對話,深刻反映魏晉士人對理想人生的追求及其精神風貌。本書傳本分三卷、三十六門,收錄千餘則故事;其筆法簡約清麗,修辭技巧高超,充分展現魏晉文學的獨特風采。 本課程首先介紹《世說新語》的作者、成書背景、體例、歷代注釋、版本、傳播與影響;之後深入閱讀與討論精選篇章。篇章圍繞兩大主題:「自我與他者」,「自我」聚焦「外貌、才情與自我實現」;「他者」涵蓋「識人、交友與擇偶」。通過研讀與討論魏晉士人的生活面貌與生命情態的過程,旨在引導學生逐步認識自我、反思生命價值,並深入理解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係,實現文化經典與當代生活之深層對話。 第二,寫作指導包含:「主題意識的形成」、「分析與思辨」和「對話與論述」,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小論文架構及寫作程序。
- 課程目標1. 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 訓練學生分析與思辨的基本能力,培養轉化知識或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3. 藉由實作與討論,充實文類知識,使學生逐步掌握寫作要點。
- 課程要求1. 學習態度:認真學習,用心體察。 2. 課堂討論:積極參與,交流意見。 3. 期末發表:學習在有限時間內,觀察聽者反應,發表兼顧質與量的內容。 4. 學期作業:作業包含作文和報告,請準時繳交;如遲交,不計分。重視學術倫理,如發現抄襲或使用生成式AI完成作業,則不獲得本門課程學分。 5. 課堂出席:請準時出席。如遲到2次,計1次缺席;若4次缺席,不獲得本門課程學分。特殊情況不計入。 6. 請假方式:請正式跟老師請假。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 指定閱讀《世說新語》選讀,教師自編。
- 參考書目1. 典籍 陳壽撰;裴松之注。1968。《三國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劉義慶編;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周祖謨、余淑宜整理。1991。《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 2. 學術論著 李玲珠。2019。〈《世說新語》的教學轉譯與課程設計〉。《高醫通識教育學報》第14期,頁45-68。 梅家玲。2004。《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臺北:里仁書局。 張永言。1992。《《世說新語》辭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劉承慧。2017。〈《世說新語》文篇析論〉。《漢學研究》第35卷第2期,頁207-224。 清華大學寫作中心、劉承慧、王萬儀。2010。《大學中文寫作教程》。新竹:清大出版社。 3. 注解賞析 范曄著;魏連科等注譯。2013。《新譯後漢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劉義慶編撰;劉開驊、劉世鎮譯注。2004。《世說新語》。臺北: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4. 科普著作 傅佩榮。1999。《洋溢美感的人生──《世說新語》新解》。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戴建業。2020。《慢讀.世說新語最風流》。臺北:啟動文化。
- 評量方式
30% 作文
每篇10%,共3篇;字數1000-1500字*2;1500-2000字*1。作文以對經典或受其引發之心得爲主,請按時提交。
30% 課堂表現
討論參與、學習單填寫
40% 報告
期中紙本報告15%;期末報告紙本15%,口頭報告10%,師生共評,分數各佔50%。 ※ 字數:期中2000-3000字;期末2000-3000字。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課程進度
2/17第 1 週 2/17 課程主題: 1. 課程介紹:說明課程目標、要求和作業。 2. 介紹《世說新語》作者、成書背景、體例。 3. 寫作指導:說明文類。 2/24第 2 週 2/24 課程主題: 1. 《世說新語》歷代注釋、版本、流傳與影響。 2. 寫作指導:說明文類。 3/03第 3 週 3/03 課程主題:自我之一「外貌」 1. 選文:〈文學〉第71、84則;〈容止〉第1、2、4、5、7、8、9、12、14、15則。 2. 人物:潘岳、夏侯湛、左思。 3. 寫作指導:主題意識的形成。 4. 作文1 3/10第 4 週 3/10 課程主題:自我之二「才情」 1. 選文:〈品藻〉第14、17、19和22則;〈言語〉第15則、〈任誕〉第28則、〈雅量〉第21則、〈方正〉第30則;〈排調〉第17、18則;〈輕詆〉第2、3則。 2. 人物:周伯仁、郗鑒、庾亮。 3/17第 5 週 3/17 課程主題:自我之三「自我實現」 1. 選文:〈言語〉第55、63、76則;〈文學〉第22、31、34、36、37則;〈品藻〉第35、51則、〈容止〉第37則、〈排調〉第43則、〈黜免〉第2、4則;〈尤悔〉第13則。 2. 人物:桓溫、殷浩、支道林。 3. 寫作指導:主題意識的形成。 3/24第 6 週 3/24 課程主題:影片欣賞 1. 選文:〈自新〉第1則。 2. 影片欣賞:〈周處除三害〉 3. 作文2 3/31第 7 週 3/31 課程主題:自我之三「自我實現」 1. 選文:〈德行〉第16則、〈言語〉第2則、〈文學〉第17則、〈雅量〉第2則、〈容止〉第5、11則;〈棲逸〉第2則;〈任誕〉第1、2、3、8、9、11則;〈簡傲〉第1、3則。 2. 人物:阮籍、嵇康、向秀。 3. 寫作指導:分析與思辨。 4/07第 8 週 4/07 課程主題:他者之一「識人」 1. 選文:〈文學〉第27、58、92則;〈雅量〉第27、30則;〈識鑒〉第22、23、25則;〈賞譽〉第90則、〈夙惠〉第5則、〈棲逸〉第15則、〈寵禮〉第3則、〈排調〉第53則。 2. 人物:郗超、韓康伯、謝玄。 3. 寫作指導:對話與論述。 期中考週:繳交期中報告 4/14第 9 週 4/14 4/14聆聽藍博洲先生演講 4/21第 10 週 4/21 課程主題:他者之一「識人」 1. 選文:〈德行〉第1、9、12、13則;〈言語〉第23則、〈方正〉第3則;其他補充材料。 2. 人物:張華、王朗、華歆、管寧。 3. 寫作指導:對話與論述。 4. 作文3 4/28第 11 週 4/28 課程主題:他者之二「交友」 1. 選文:〈德行〉第11則、〈文學〉第4則、〈假譎〉第1、2、3、4、5則;其他補充材料。 2. 人物:荀巨伯、服虔和崔烈、曹操和袁紹。 3. 寫作指導:對話與論述。 5/05第 12 週 5/05 課程主題:他者之二「交友」 1. 選文:〈言語〉第78則、〈政事〉第5、8則;〈識鑒〉第4、5則;〈賞譽〉第10、12、17、21則;〈容止〉第5則、〈棲逸〉第3則。 2. 人物:山濤、嵇康。 3. 寫作指導:期末報告討論。 5/12第 13 週 5/12 課程主題:他者之三「擇偶」 1. 選文:〈賢媛〉第6、7、11、12則。 2. 人物:許允之妻、山濤之妻、王渾之女。 3. 寫作指導:期末報告討論。 5/19第 14 週 5/19 課程主題:他者之三「擇偶」 1. 選文:〈雅量〉第4、5則、〈賞譽〉第5則、〈傷逝〉第4則、〈排調〉第4則、〈儉嗇〉第1、3、4、5則、〈惑溺〉第6則。 2. 人物:王戎與其妻。 3. 寫作指導:簡報製作原則。 5/26第 15 週 5/26 期末報告:口頭報告 6/2第 16 週 6/2 期末報告:口頭報告 ※期末紙本報告繳交 ※授課進度提供參考,實際進度與內容將因應學生學習狀況適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