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國文:閱讀與寫作(二)

113-2 開課
  • 備註
    週一單週上課。
  •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 課程概述
    1. 課程主題為「自我與他者」、「個人與社會」、「詮釋與記憶」,著重閱讀及書寫人我關係。藉由引導學生閱讀並比較、思辨相關選文,讓學生得以由理解欣賞,進而參照異同,從而養成立體之人文傳統,與同理他者之人文素養。簡而言之,選課者必須對「閱讀人」與「書寫人」感興趣。此「人」以家族為樞紐,由自我至他者。 2. 就文本揀擇而言,本課程著重由古典至現代之閱讀體驗,期能凸顯古今情感之共同關懷,及其歷時開展之遞衍殊貌。再者,關懷主題乃由個我、親子,至家族、社會,期能引導學生漸次開展關懷視角,並深切體察群我關係並非僅是單向開展,乃緊密共構而彼我迴還。 3. 就寫作訓練而言,本課程乃兼容文學寫作與應用寫作: (1)文學寫作部分,除了每篇選文之思辨問答,另有各單元相關之單篇寫作。乃期待學生在掌握各主題精神之餘,進而回照自身,產出具有個人情意與深度思想之作。此為探論群我關係之文學寫作,乃由個我而至群體之過渡與梳理。 (2)應用寫作部分,則為人物訪談介紹,分兩階段完成。第一階段以人物訪談介紹為主,介紹「發語權缺失者」尤佳,並撰寫訪談文章。第二階段則是根據所介紹之人物,進一步延伸社會議題,進行口頭報告。目的在引導學生將其關注眼光推擴至社會層面,進而建立多元之關照胸懷。 4. 由於本課程每周上課節數不同,是以進度安排視當周節數而定。教師亦得視上課狀況隨時調整課程進度,與作業形式。
  • 課程目標
    1. 通過各種代表性文本的精讀、解析及詮釋,加強學生的人文思維與涵養。 2. 訓練學生分析與思辨的基本能力,培養轉化知識或經驗的論述和表達能力。 3. 藉由實作與討論,充實文類知識,使學生逐步掌握寫作要點。 4. 訓練學生在主觀詮解自我之餘,得以漸次尋思其間存在何許他者影響涉入之跡。進而走入他者且詮解他者,終而返回自身,成就新的自我。
  • 課程要求
    1. 課堂須參與討論,給予回饋。故選課同學最好「樂於思辨與表達」。 2. 平時成績以課堂討論回饋為主,題目多屬資訊檢索與開放思考,缺課者不予補作。 3. 平時成績選取較高之八成分數加以平均。因此同學須審慎評估,是否能夠盡量規律出席早八課堂。 4. 兩篇文學寫作,手寫須各達600字。 5. 期中人物採訪寫作,繳交之電子檔須達1000字,口頭分享約5-10分鐘。期末延伸議題口頭報告15-20分鐘,以PPT及相關影音為主。 7. 發生「老師認定」之突發不可抗力事件,方得遲交作業。 8. 無故遲交者,每遲一天該項分數扣一等第,扣完為止。缺交與抄襲0分。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0.5小時以內。
  • Office Hour

    隨時可透過訊息與教師溝通。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課堂文本與課堂PPT。
  • 參考書目
    一、導論 1. 陳謙:《寫作教學與文學創意策略應用》,新北:小雅文創,2023。 2. 宋淑憙著,陳品芳譯:《150年歷史的哈佛寫作課秘訣》,台北:遠流,2020。 3. 哈佛大學尼曼基金會著,馬克‧克雷默、溫蒂‧考爾編,王宇光等譯:《哈佛寫作課》,台北:城邦商業週刊,2017。 4. 周錫馥:《中文寫作新視野—從實用到文學創作》,三聯書店,2007。 二、人物書寫 1. 琳達‧席格:《角色人物的解剖:你寫的人物有靈魂嗎?劇本、小說、廣告、遊戲、企劃都需要的角色形塑教科書》,台北:原點出版社,2020。 2. 安琪拉‧艾克曼/貝嘉‧帕莉西:《情感類語小典:75種描繪人物情感的方式》,台北:遠流出版,2017。 3. 謝旻琪:《如何捷進寫作詞彙:人物篇》,台北:商周出版,2012。 三、人物訪談 1. 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劃團隊:《在遺忘之前─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實踐手記》,台北:時報文化,2023。 2. 洪伯邑主編:《田野敲敲門—現地研究基本功》,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21。 3. 傑克.哈特:《敘事弧:普立茲獎評審教你寫出叫好又叫座的採訪報導》,台北:遠足文化,2018。 4. 房慧真:《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私語》,台北:時報出版,2017。 5. 游美惠:〈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跟研究新手談「訪談法」的技巧〉,《質性/別研究》,周平、林昱瑄主編,台北:巨流出版社,2010,頁113-146。 6. 島嶼的集體記憶 https://island.kh.edu.tw/ 搜尋日期:2024/12/24。 7. 人文‧島嶼 keep thinking! https://humanityisland.nccu.edu.tw/ 搜尋日期:2024/12/24。 8. 報導者The Reporter 人物專訪 https://www.twreporter.org/tag/58db34a30f56b40d001ae6a6 搜尋日期:2024/12/24。
  • 評量方式
    30%

    平時成績

    課堂問答回饋。

    40%

    人物訪談報告

    1. 期中人物訪談寫作15%,口頭分享10%。 2. 期末延伸議題口頭報告15%。

    30%

    文學寫作

    兩篇文章各占15%。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調整方式說明
    上課形式

    提供學生彈性出席課程方式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 課程進度
    02/17(一)第 1 週課程介紹。
    02/20(四)第 1 週導論(一)---家族記憶之自我探索(陶淵明〈自祭文〉、楊索〈回頭張望〉)。
    02/27(四)第 2 週導論(一)---家族記憶之自我探索(陶淵明〈自祭文〉、楊索〈回頭張望〉)。
    03/03(一)第 3 週導論(二)---家族記憶之親子關係(嵇康〈家誡〉、陶淵明〈與子儼等疏〉、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選讀))。
    03/06(四)第 3 週導論(二)---家族記憶之親子關係(嵇康〈家誡〉、陶淵明〈與子儼等疏〉、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選讀))。
    03/13(四)第 4 週紀錄片---黃惠偵《日常對話》。
    03/17(一)第 5 週文學寫作(一)---以「一張臉」為主題,書寫自我探索/ 親子關係。手寫至少600字,題目自訂。
    03/20(四)第 5 週同儕互訪/訪談基本素養。
    03/27(四)第 6 週自我探索/ 親子關係---佳作分享與評論(一)。
    03/31(一)第 7 週人物訪談寫作準備。
    04/03(四)第 7 週兒童節補假。
    04/10(四)第 8 週人物訪談寫作與分享。
    04/14(一)第 9 週打開五感---空間情感寫作訓練。
    04/17(四)第 9 週導論(三)---家族記憶之空間情感(巴舍拉加斯東《空間詩學》、陳大為〈會館〉、陳思宏〈廁所裡的鬼〉)。
    04/24(四)第 10 週導論(三)---家族記憶之空間情感(巴舍拉加斯東《空間詩學》、陳大為〈會館〉、陳思宏〈廁所裡的鬼〉)。
    04/28(一)第 11 週文學寫作(二)---以「具體可定位之空間」為主題,展演依附其間之情感。手寫至少600字,題目自訂。
    05/01(四)第 11 週大社會小人物---《莊子˙德充符》。
    05/08(四)第 12 週大社會小人物--裴鈃〈崑崙奴〉。
    05/12(一)第 13 週空間情感---佳作分享與評論(二)。
    05/15(四)第 13 週大社會小人物---魏明毅《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選讀)。
    05/22(四)第 14 週演說安排。
    05/26(一)第 15 週人物訪談延伸議題口頭報告。
    05/29(四)第 15 週人物訪談延伸議題口頭報告。
    06/05(四)第 16 週期末考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