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導向之臨床與基礎科學跨領域課程

113-2 開課
  • 備註
    初選不開放。本課程中文授課,使用英文教科書。上課地點:永齡402。選課請務必填寫Google表單(連結請見「課程要求」)。
  • 修課限制
    •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 課程概述
    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的跨領域合作是這時代研究開發具創新性與影響力的重要關鍵。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的跨領域合作成效的重要關鍵,在於不同領域專業團隊成員整合的廣度與深度。然而隨著學習過程、訓練養成、工作性質的不同,不同領域間的思考模式、溝通語言、問題關注焦點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挑戰與問題包括: 「我聽不懂不同領域的人想表達甚麼」、「一堆醫學術語或一串方程式讓人望之卻步」、「我所表達的和我不同領域的人究竟有沒有聽懂」、「醫學名詞和人體結構功能到底要學到甚麼程度才能與臨床團隊有效溝通合作」、「如何把複雜事情簡單化」。(課程介紹 https://youtu.be/1hb_rr-mDfk) 主持授課教師整合其醫學 (MD)、物理 (BS) 與醫學工程 (PhD) 跨領域學習背景,神經內科、放射腫瘤科跨專科醫師訓練,與台灣、日本跨國癌症研究合作研究經驗,致力提升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跨領域合作。本著提升跨領域團隊合作的願景、使命,整合近20年經驗歷程,邀請各領域具熱誠與專業人士組成授課團隊。主持授課老師並受邀擔任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與 Japan TeamOncology Program (J-TOP) 之首位 International Tutor,整合其 Team Science Oncology Workshop 概念,設計「疾病導向之臨床與基礎科學跨領域課程」。幫助學生從疾病專題導向出發,配合3D與VR解剖軟體教學 (醫工系402 醫工跨領域VR教室),幫助同學整合所學的影像、生理、解剖、病理知識,深入了解特定常見疾病 (本學期規劃: 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神經疾病) 所需人體醫學知識,理工生醫相關技術演進對臨床處置影響。結合學生各專業領域,透過跨領域對話溝通與團隊合作、思考交流與討論整合,針對臨床需求啟發未來跨領域合作研發方向。 本課程為「臺大精準醫學推動中心」合作課程與「放射診斷、核子醫學與放射治療」領域專長課程。 課程內容: A. 每次上課前半段75分鐘為「主題A: 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必備技能」: 認識自我、團隊合作、溝通要素、尋找問題、簡報技巧、文獻解析、跨領域挑戰實例分析等。 B. 每次上課後半段75分鐘為「主題B: 疾病問題導向整合深入學習」,預計涵蓋: 疾病單元1: 「攻城掠地」的惡性腦瘤、疾病單元2: 「心痛不已」的狹心症、疾病單元3: 「力不從心」的脊髓損傷 09:10-10:25 主題A: 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必備技能 10:35-11:50 主題B: 疾病問題導向整合深入學習 開課教師簡介: https://bme.ntu.edu.tw/News_Content_n_58087_s_64086.html J-TOP International Tutor https://www.teamoncology.com/aboutus/jtop_tutors
  • 課程目標
    專為非醫學背景學生設計跨入醫學領域的課程。在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越發重要的時代,幫助非醫學領域學生從疾病專題導向出發,了解特定疾病所需的人體醫學知識,以及理工相關技術演進對臨床處置影響。透過跨領域的討論與整合,具備跨領域團隊合作溝通技能,並加入AI與ChatGPT等要素,針對臨床需求啟發未來研發方向。
  • 課程要求
    選課方式: A. 為維護授課品質、課程團隊跨領域互動需求,修課學生上限為25人。若填寫表單超過25人,將由開課老師依學生領域背景與Google表單填寫內容決定。 B. 1月7日起請直接填寫以下連結之Google表單選課 https://forms.gle/q3ei42Kvdo4vrEBS8 C. 1月11日、1月18日以email通知入選同學。 D. 2月19日上課時入選同學請務必於永齡館402 (本課程上課教室) 領取選課授權碼完成選課。 大三、四或碩博士生 (不限醫工系、所學生),具有以下專業經歷或學習背景之一: 1. 基礎科學 (理、工、生、醫…) 2. 臨床醫學 (醫學、護理、醫技、復健…) 3. 非1、2背景,對臨床與基礎科學跨領域合作有積極意願者。 凡有志投入臨床醫學與基礎科學的跨領域合作,希望接受挑戰開創未來者,歡迎加入本課程行列,在課堂中發揮你的影響力。 註: 因課程設計團隊跨領域互動需求,修課學生上限為25人。若確認願意選課人數超過25人,將由開課老師依學生專業領域背景最後確認25位選課同學。 註: 修習「放射診斷、核子醫學與放射治療」領域專長課程者優先選修。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 指定閱讀
    待補
  • 參考書目
    主題A: 「跨領域合作必備技能」 1. 怎樣談科學:將「複雜」說清楚、講明白的溝通課, Randy Olson, 行路 2. Questions Are the Answer: A Breakthrough Approach to Your Most Vexing Problems at Work and in Life, Hal Gregersen 3. One Mission: How Leaders Build a Team of Teams, Chris Fussell et al. 主題B: 「疾病導向整合深入學習」 1. 解剖學: MOORE Clinically Oriented Anatomy. Keith Moore et al.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 2. 生理學: Guyton: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Guyton and Hall. Elsevier. 3. 病理學: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Vinay Kumar et al. Elsevier.
  • 評量方式
    40%

    團隊報告

    30%

    課程參與

    30%

    個人報告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 課程進度
    第 1 週課程單元介紹 (梁祥光老師/醫師) 主題A: 醫學與工程跨領域合作的技術與藝術 (梁祥光老師/醫師) 主題A:「講清楚、說明白」: 跨領域科學溝通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2 週主題A:「我們與醫學的距離」: 如何解讀醫學知識與常識的落差 (王介立醫師部落客、柏安診所院長: 王介立醫師) 主題A:「問題在哪裡」: 從臨床需求界定基礎研究命題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3 週主題A:「如何解讀醫學文獻」: 醫學專業文獻搜尋與剖析 (台大癌醫放射腫瘤部: 陳婉瑜醫師) 小組時間1: 團隊形成 (MBTI、核心價值、自我介紹、相互認識)
    第 4 週主題A: 團隊發展動態: Tuckman model、Marshmallow Challenge (梁祥光老師/醫師) 主題B:「攻城掠地」的惡性腦瘤 (梁祥光老師/醫師) (錄影)
    第 5 週主題A:「一目了然」: 專業簡報製作與演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 黃正憲醫師) 主題B: 惡性腦瘤解剖、組織、病生理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6 週主題A:「你在想甚麼」: 從基礎科學看與臨床醫學跨領域合作挑戰 (台大醫工系: 施博仁老師) 主題B: 惡性腦瘤診斷與治療演進、現況 (台大神經外科: 王國川醫師) (主題B先上課)
    第 7 週主題A:「如何越過跨領域合作鴻溝」: 醫學與理工合作經驗分享 (台大藥理所/醫研部: 潘明楷老師/醫師) 主題B:「心痛不已」的狹心症 (台大醫工系/醫院: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8 週主題A:「你在想甚麼」: 從臨床醫學看與基礎科學跨領域合作挑戰 (台大醫工系/皮膚部: 林頌然老師/醫師) 主題B:「心痛不已」的狹心症 (台大醫工系/醫院: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9 週主題A:「市場在哪裡」: 從新藥商業化整合研發與早期市場佈局 (嬌生陽森: 鄭晴之處長/醫師) 主題B: 狹心症解剖、組織、病生理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10 週主題B: 狹心症診斷與治療演進、現況 (台大心臟內科: 李任光醫師) (主題B先上課) 小組時間2: 團隊報告討論 (ABQT)
    第 11 週小組時間3: 團隊報告討論 (報告內容規劃) 主題B:「力不從心」的脊髓損傷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12 週主題A: 「價值在哪裡」: B: 脊髓損傷解剖、組織、病生理 (梁祥光老師/醫師)
    第 13 週個人口頭報告: 疾病介紹
    第 14 週主題B: 脊髓損傷診斷與治療演進、現況 (台大神經外科: 曾峰毅醫師) (主題B先上課) 團隊口頭報告: 疾病專題跨領域整合團隊計畫 (預報)
    第 15 週團隊口頭報告: 疾病專題跨領域整合團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