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號
74362
課號
LAW3050
課程識別碼
A01 30570
無分班
- 2 學分
選修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 法律學系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法律學系
選修- 孫迺翊
- 搜尋教師開設的課程
法律學院 法律學系
naiyisun@ntu.edu.tw
- 法學院萬才館2610室
- 二 3, 4
霖1403
2 類加選
修課總人數 80 人
本校 78 人 + 外校 2 人
無領域專長
- 中文授課
- NTU COOL
-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 備註
- 修課限制
本校選課狀況
載入中- 課程概述在我國公法基礎課程中,除憲法、行政法、行政救濟法外,還需要將地方自治法拼上,才能完整掌握中央到地方憲政體制與國家公權力運作的法律制度樣貌。地方自治法之內涵同時涵蓋憲法與行政法:憲法層次上涉及垂直權力分立、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與合作,地方自治團體之民主政治與權力制衡運作是否順暢,攸關國家整體民主體制是否健全;行政法層次上地方政府是大部分行政任務的第一線承擔者,法治國原則必須貫徹到地方政府之各項行政行為。地方自治之合法性受中央所監督,而基於憲法對地方自治之制度性保障,法律制度也提供地方自治團體就中央之自治監督措施法律救濟途徑,除行政訴訟外,2022年甫實施之憲法訴訟法設有地方自治保障案件之訴訟類型。本課程將從上述幾個面向,在憲法、行政法、憲法訴訟法之框架下介紹我國地方自治法之樣貌。 課程大綱 壹、導論:我國地方自治之發展歷程 一、憲法中央與地方關係規範與中國治理 二、台灣地方自治發展 (一)威權體制時期 (二)威權轉型時期 (三)民主鞏固時期/修憲後之地方自治 (四)原住民族自治與地方自治 貳、地方自治的基礎理論 一、為何要實施地方自治 二、聯邦國與單一國的區分,及其與地方自治概念之區分 (一)聯邦國的重要特徵 (二)單一國下的地方自治 三、地方自治的本質 (一)固有權說 (二)承認說 (三)制度保障說 (四)人民主權說 四、我國憲法中的地方自治 (一)憲法本文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二)97修憲後憲法增修條文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三)修憲前後「省」的地位/釋字第467號解釋 (四)我國憲政制度下地方自治之內涵/釋字第498號解釋 (五)地方制度法之立法 (六)其他建構地方自治之相關法律 參、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爭議 一、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區分 (一)定義 (二)憲法及地方制度法之規定 (三)各專業法律之規定 (四)重要概念區辨:自治事項/委辦事項/機關借用事項;委託/委任/委辦 二、中央與地方權限如何劃分之爭議 (一)現行各項法律之間的解釋與衝突 (二)憲法第111條 (三)學說 (四)釋字第550號解釋、釋字第728號、111年憲判字12號 肆、地方政府自治組織權 一、地方政府之組織架構(權力分立) 二、地方自治團體行政機關之自治組織權 (一)地方政府一級機關 (二)地方政府之內部單位 (三)地方制度法對地方自治團體行政機關組織之框架規定 三、地方行政首長之人事自主權 (一)文官制度中央地方一條鞭 (二)地方自治團體行政首長之人事權 (三)中央一條鞭事項與非中央一條鞭事項之人事權 四、中央地方權限劃分與地方自治團體組織自主權 五、地方自治團體立法機關之自治組織權 (一)民意代表人數及選舉制度 (二)會期、言論免責權保障 六、地方自治團體之府會關係 (一)議會之立法權、質詢權、預算審議 (二)覆議權及府會爭議解決途徑 伍、地方立法權 一、地方法規體系 (一)類型:自治條例、自治規則、委辦規則 (二)地方與中央法規體系之位階 (三)法律保留原則爭議 (四)地方法規之訂定程序 二、地方立法權之界限 (一)中央專屬事項/委辦事項/自治事項之界定問題 (二)釋字第738號解釋 三、中央與地方立法權爭議之解決途徑 陸、地方財政權 一、地方財政收入劃分 (一)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辦法 (二)中央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補助辦法 (三)地方稅法通則 二、地方財政支出劃分:地方制度法、財政收支劃分法 三、地方財政預算:地方制度法、公共債務法/舉債 柒、地方自治團體之協力合作 捌、地方自治監督 一、基本架構 (一)自治監督之種類 (二)自治監督機關 (三)自治監督手段 (四)自治監督界限 二、地方立法之自治監督 三、地方行政之自治監督 四、地方人事之自治監督 玖、地方自治團體對自治監督之救濟途徑 一、釋字第527號解釋、釋字第553號解釋 二、憲法訴訟法
- 課程目標本課程講授我國憲法、憲法增修條文及地方制度法所規範之地方自治制度。希望藉由本課程使修課同學能掌握憲政國家之地方自治基本精神、我國憲法所設定之地方自治制度及地方制度法對於地方自治的具體落實規範,並使同學對當前國內發生之地方自治法相關議題,具備基本分析能力。
- 課程要求加退選規則說明 (請勿再寄信予授課教師) (一)本課程的先修科目為「憲法」及「行政法」,在教室容量的容許範圍內,符合先修條件的同學均開放加簽;若加選人數超過教室容量,原則上將以抽籤方式決定。有加簽需求的同學,請務必於第一週到課。 (二)於發放授權碼時,將確認是否修過憲法及行政法。 (三)其他有關加退選事項,請與助教聯繫(信箱:r12a21012@ntu.edu.tw),並於信中註明系級、姓名、學號。
-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 Office Hour
請寄信與授課教師約定面談時間。
*此 Office Hour 需要提前預約 - 指定閱讀
- 參考書目教科書 陳清秀、蔡志方主編(2021),《地方自治法》,2版,新學林。 蕭文生(2024),《地方自治法基礎理論與實務》,增修3版,元照。 葛克昌、蔡茂寅、陳清秀(主編)(2021),《財政法》,新學林。 第十八章 地方財政──憲法基礎、規範架構與主要問題/陳愛娥 第十九章 地方課稅立法權行使之基礎與界限/邱 晨 第二十章 財政調整制度/廖欽福、羅承宗 司法院大法官之憲法解釋/憲法法庭判決 釋字第258號:直轄市之地位 釋字第259號、第260號:以行政命令實施地方自治,未制定省縣自治通則的合憲性;中央可否直接制定特定省的自治法 釋字第277號:財支法規定由中央制定稅法通則,作為地方立法之依據是否違憲;中央未制定地方稅法通則,是否違憲 釋字第281號:福建省未實施地方自治之合憲性 釋字第467號:第四次修憲省虛級化 釋字第498號:地方自治團體人員有無赴立法院備詢義務:地方自治之制度保障 釋字第527號:地方自治監督之救濟 釋字第553號:台北市里長延選之自治監督(自治行政之自治監督) 釋字第550號:中央與地方共同辦理事項 釋字第738號:自治條例與中央法律之衝突;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電子遊戲場營業場所距離限制案) 釋字第769號:縣市正副議長選舉記名投票案 釋字第805號:北市街頭藝人活動許可案 111年憲判字第6號判決:萊豬案
- 評量方式
100% 期末考
共100分,另有30分之期中報告,作為學期成績加分依據,總分130分
0% 期中報告
1. 觀察地方議會開議期間府會互動(線上觀看,亦可親自到場旁聽),原則上以112年、113年各地方議會之質詢內容為範圍(包括大會、各委員會),選取其中所討論之自治條例、預算或人事相關法律問題,加以分析討論。亦可從特定新聞事件或司法判決鎖定相關議會答詢所呈現之法律議題加以分析,如該議題發生於112年之前亦可。 2. 修課同學於期初抽籤決定觀察之地方政府,助教提供一份報告範本供參考,請參考範本分析所涉中央與地方法規、中央/地方、行政/立法的立場與論據、權限劃分法律分析,報告字數3000字。 3. 報告繳交期限為5/14(二)23:59止,逾期1日報告成績x0.8,超過期限未繳不予計分。
- 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
調整方式 說明 上課形式 以錄音輔助
作業繳交方式 延長作業繳交期限
學生與授課老師協議改以其他形式呈現
考試形式 書面(口頭)報告取代考試
其他 由師生雙方議定
- 課程進度
02/20第 1 週 02/20 導論:我國地方自治之發展歷程與經驗 02/27第 2 週 02/27 地方自治之基本理論(一) 03/05第 3 週 03/05 地方自治之基本理論(二)、地方制度法簡介 03/12第 4 週 03/12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一) 03/19第 5 週 03/19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二) 03/26第 6 週 03/26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問題(三) 04/02第 7 週 04/02 地方立法權(一) 04/09第 8 週 04/09 地方立法權(二) 04/16第 9 週 04/16 邀請演講 04/23第 10 週 04/23 地方自治組織與人事權(一) 04/30第 11 週 04/30 地方自治組織與人事權(二) 05/07第 12 週 05/07 地方財政權(一) 05/14第 13 週 05/14 地方財政權(一) 05/21第 14 週 05/21 自治監督與行政救濟、憲法訴訟(一) 05/28第 15 週 05/28 自治監督與行政救濟、憲法訴訟(二) 06/04第 15 週 06/04 期末考